太阳集团0638(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今天是

联系我们

地址:南昌市高新区天祥大道289号南昌工程学院机电楼C401室

电话:0791-88120551

邮箱:dqy@nit.edu.cn

当前位置: 0638太阳集团>>教育教学>>专业建设>>正文
教学团队
2021-07-10 19:11  

水电动力工程教研室(2008年省级教学团队)

 

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

南昌工程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江西水利电力学院,原为水利部直属院校,现为江西省政府与水利部共建的一所以水利为特色,以工科为主的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水电动力工程(以下简称水动)教研室是学院1978年恢复办学最早设置的两个专业教研室之一,具有30年的历史。水动教研室现主要负责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水动专业方向)(本科)和水电站动力设备与管理专业(专科)的教学与管理工作。本教学团队就是以水动教研室为基础,以水利水电(动力)学科为平台,采取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组建而成的教学组织。本团队的工作任务和取得的成绩主要有:

1.师资队伍建设:本教学团队由16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3人,占18. 75%;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8人,占50%;,讲师3人,占18.75%;助教2人,占12. 5%。具有博士学位2人,占12. 5%,硕士学位7人占43. 75%。

教师中毕业于“211”院校的教师15人,占93.. 75%;毕业于“水电三大名校”(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河海大学)的教师10人,占62..5%。教师中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硕士生导师2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校首届“十佳”青年教师1人。团队带头人刘德辉教授为省级教学名师,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南昌大学和南昌航空大学的兼职硕士生导师。目前本团队已发展成为一个以高职称和高学历为主体、年龄梯队和学缘结构合理、专业方向协调的教学科研团体。

2.专业建设与改革:多年来,团队所有教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团结协作,严谨务实;积极从事教学改革与研究,深入开展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在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由本团队主要成员完成的教学成果 “高工专水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2005年9月获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四年评1次,本届江西仅获3项,全国水利类仅获3项)

3.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本团队成员参加近5年的校级教学质量评估成绩优秀率为80 %以上;一批青年教师在团队中有经验教师的传帮带过程中迅速成长;先后承担并完成了5项与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有关的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目前还有4项省级教研项目在研。目前已经出版与所授课程直接相关的教材12部;已经有4门课程建立了内容比较丰富的教学网站,将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制作成了多媒体课件,通过网络公开发布,以便学生课外自学和课前预习。

“电子技术”课程2007年被评为江西省优质品课程,“工程图学”和“电路”课程2006年被评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电子技术”和“电路”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分别获学校2008年教学成果一、二等奖。

4.实践教学与基地建设:在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反映该项研究的论文曽被登在中文核心期刊《上海高教研究》,在全国高教系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中提出“建立一个与理论教学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新体系”的观点被教育部高教司采纳为全国高工专和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之一。本团队十分重视实践教学与基地建设,先后组织建设完成了我校“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自动化实验实训中心”和“机械基础实验中心”的建设任务,其中“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和“机械基础实验中心”分别于2006年和2008年获得江西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2007年本团队又成功组织申报了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共建专项资金项目——“水电动力工程实验中心”,获得了财政部、教育部资助资金200万元,学校配套资金40万元,目前该项目正在顺利进行之中。

5.教学改革与研究:本团队成员在长期从事水动等专业的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视教学改革和研究,积极承担了水电站动力设备国家级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五年来主持或参与完成了20项省级教研课题,现承担了8项省部级教研和科研课题。公开发表教学改革论文32篇,主编或副主编教材14本。2003年3月获江西省第八批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2004年9月获江西省首届高职(高专)教学名师奖1项。其中主持完成的教学成果 “高工专水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2005年9月获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另外,本团队成员还多次获得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多项。

6.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学科不仅代表着学校的办学水平,更决定着学校的发展特色和优势。只有把学科建设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因此,本团队在搞好教学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能正确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由黄志开博士作为学术带头人,刘德辉教授、叶建雄博士作为学术带头人申报的“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2008年获得校级重点学科。本团队成员近五年来主持或参与完成了12项省级科研课题;现承担了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排名第2),8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分别获省教育厅和南昌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


 

材料工程教研室(2011年校级教学团队)

 

本教学团队就是以材料工程教研室为基础,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建设为平台,采取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组建而成的教学组织。本团队的工作任务和取得的成绩主要有:

1.师资队伍建设:本教学团队由14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4人,占21.4%;副教授4人,占28.6%;,讲师6人,占42.9%;助教1人,占7.1%。具有博士学位4人,占28.6%,硕士学位9人,占64.3%。

团队成员中分别毕业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十所国内知名院校,学源结构合理。

团队成员中有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硕士生导师4人,校“十佳青年教师”1人,校“教学标兵”1人,校“青年教学之星”2人。

目前本团队已发展成为一个以高职称和高学历为主体、年龄梯队和学缘结构合理、专业方向协调的教学科研集体。

2.教学工作与专业建设:多年来团队所有教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团结协作,严谨务实;深入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在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本团队成员近5年参加校级教学质量评估成绩优秀率为80 %以上,一批青年教师在团队中有经验教师的传帮带过程中迅速成长,教学科研与工程实践能力明显提高;本团队承担了1个校级重点专业(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的教学改革工作,由于本教研室教学工作和专业建设突出,3位教师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或“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入选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获学校“十佳青年教师”称号,1人获校“教学标兵”称号,2人获学校“青年教学之星”称号。

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效果良好,历届毕业生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为80%,一半以上学生通过了计算机国家二级;此外,在校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国家二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4人获得1项江西省机械创新大赛优胜奖,1人获得江西省“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09、10两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5%,研究生录取例均超过20%。

3.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本团队成员十分重视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目前已经出版与所授课程直接相关的教材8部;已经有2门课程建立了内容比较丰富的教学网站,将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制作成了多媒体课件,通过网络公开发布,以便学生课外自学和课前预习。“工程材料”课程2009年被评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

4.实践教学与基地建设:本团队十分重视实践教学与基地建设,对实验内容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调整了实验教学内容,减少验证型实验,增加综合型、设计型和创新型实验,形成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分层次实验教学体系。

本团队十分重视实践教学与基地建设,先后组织建设完成了我校“材料工程实验中心”和“机械基础实验中心”的建设任务,其中“机械基础实验中心”于2008年获得“江西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

5.教学改革与研究:虽然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开办的时间不长,但本团队成员在从事材料成型等专业的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视教学改革和研究,且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近五年来本团队成员主持完成了7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目前还有1项省级教研项目在研。公开发表教学改革论文12篇,主编参编教材5部。

6.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学科不仅代表着学校的办学水平,更决定着学校的发展特色和优势。只有把学科建设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因此,本团队在搞好教学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能正确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本教学团队依托的“材料加工工程”学科2008年被批准为“校级重点学科”。本团队成员近五年来主持或参与完成了16项省级科研课题,现主持承担了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公开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列入三大检索(SCI、EI、ISTP)的论文36篇,申请和批准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 南昌工程学院太阳集团0638(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天祥大道289号(瑶湖校区) 邮编:330099 北京东路59号(彭家桥校区)